日期:2025-09-14 10:16:51
近期国际局势持续聚焦俄乌冲突,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行程刚落幕不久,西方阵营的一项动作便引发广泛关注。 当地时间9月4日,法国总统马克龙牵头召开“志愿联盟”会议。 这场以“支持乌克兰”为名的磋商结束后,马克龙对外宣布,已有26个国家承诺,待俄乌达成停火协议或和平框架后,将向乌克兰派遣地面、海上或空中部队,为其提供“安全保障”。 从表面看,这26国的承诺似乎正是乌克兰长期期待的外部支撑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迅速对此表达欢迎,同时提出“有必要与普京进行会晤”。 但矛盾的是,他又以“未看到俄罗斯结束冲突的意愿”为由,拒绝了俄罗斯此前提议的莫斯科会晤计划。
这种既期待外部支持、又对和谈持消极态度的立场,让外界对乌克兰的真实诉求多了几分审视。 而俄罗斯的反应则直接且强硬。 俄罗斯外交部率先明确表态,绝不接受任何外国军队在乌克兰部署,强调这一计划甚至不会被纳入未来俄乌和谈的讨论范畴。 刚结束访华的普京更是公开发出警告: 若西方军队在俄乌特别军事行动期间进入乌克兰,无论其是国际部队、外国军队还是北约部队,都将成为俄罗斯攻击的合法目标。 这番表态绝非虚言,毕竟从俄罗斯的战略逻辑来看,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领土,等同于逼近俄罗斯边境,自然会被视作直接威胁。
26国承诺看似热闹,实则藏着不少“水分” 若仔细拆解这26国的“安全保障计划”,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模糊地带与执行漏洞,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般“坚定”。 首先是参与国家的具体名单,马克龙在发布会中并未透露细节,仅提及“以欧洲国家为主”,这种模糊性难免让人质疑:所谓的“26国联盟”,是否存在凑数嫌疑? 其次是计划的具体内容。 据披露,这些承诺派遣的部队“不会部署在前线”,仅以“确保乌军规模与能力不受限制”为目标。
这番表述实则缺乏实际意义。若部队不靠近冲突核心区域,所谓的“安全保障”又如何落地? 更关键的是,26国始终未明确部队规模、部署时间等关键信息,马克龙对此也以“涉及安全机密”为由拒绝透露。 这种含糊其辞,让计划更像一场“政治表态”而非实际行动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国家的态度。 作为欧洲主要经济体,德国、意大利、波兰的立场直接决定了计划的可行性,但这三国的回应却相当消极。
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,需“在框架条件明确、尤其是美国明确参与范围后”,才会考虑是否派兵,言下之意便是以美国的态度作为重要参考,不愿单独承担风险;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直接表态,不会向乌克兰派遣部队,仅愿在境外为乌军提供训练与停火监督支持,显然倾向于规避直接介入; 波兰总理图斯克也明确称,即便俄乌冲突结束,波兰也不会向乌派兵。 美国的态度同样耐人寻味。
此前特朗普与欧洲盟友通话时,仅强调“欧洲需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”,却对是否支持对乌安全保障计划避而不谈。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虽在相关场合短暂亮相,却未提及任何实质性的出兵承诺,仅表示可能为乌克兰提供额外防空系统、协助建立禁飞区及情报支持。 显然,美国也不愿将自身卷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对抗中。 俄乌和谈的核心僵局 西方26国的计划之所以难以落地,本质上与俄乌在“安全保障”议题上的根本对立有关。 对俄罗斯而言,外国军队在乌克兰部署是绝对红线, 普京曾提出“通过联合国框架、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的安全保障方案”,试图以多边机制平衡各方利益,但这一方案却被泽连斯基直接拒绝。
而乌克兰对西方的依赖,又让其陷入“被动”。若西方无法兑现出兵承诺,乌克兰所谓的“安全保障”便成了空谈; 可即便西方真的派兵,按照普京的警告,这些部队又将直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打击风险,反而可能激化局势。 这种矛盾之下,西方的计划不仅无法为乌克兰带来真正的安全,反而可能成为阻碍俄乌和谈的新障碍。 从中国的立场来看,我们始终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俄乌冲突,反对任何可能加剧对抗的行为。 西方26国的计划看似是“支持乌克兰”,实则更像是为了维护自身在欧洲的战略利益,试图通过军事威慑遏制俄罗斯,却忽视了冲突持续对乌克兰民众造成的伤害。
事实上,自冲突爆发以来,中国始终秉持中立公正立场中国股票网,积极推动劝和促谈,这与西方某些国家“拱火递刀”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。 普京此次访华期间,中俄就双边合作与国际局势达成多项共识,这种合作并非针对第三方,而是基于两国共同利益的正常交流。 但西方某些势力却刻意炒作“中国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”,这种说法毫无事实依据,本质上是想将中国拖入冲突漩涡,破坏中国的中立立场。
“活靶子”警告背后,是局势降温的迫切需求 普京对26国的警告,并非“强硬姿态”的刻意展示,而是对自身安全红线的明确界定。 西方26国的计划看似热闹,却因内部分歧、承诺模糊、风险过高而难以落地,最终可能沦为一场“政治秀”。 当前俄乌冲突已持续许久,无论是乌克兰民众的流离失所,还是欧洲面临的能源与经济压力,都在证明,军事对抗没有赢家,和平谈判才是唯一出路。
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中国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,推动各方回到谈判桌前,为局势降温贡献力量。 而西方某些国家若真的关心乌克兰的未来,就应停止推波助澜,多做有利于和平的事,而非用“空头承诺”消耗乌克兰的希望。
牛策略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